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首次招生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 2016-07-08 发布来源: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是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新增的19种专业学位之一,同时成立了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为主任委员的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这是文物博物馆首次作为专业纳入国家学位教育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10年获得了教育部首批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这是对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30年来在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博物馆学及科学技术史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的充分认可。目前,本学位点有专职教师22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3名,具有硕士和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建有文物保护实验室、文物修复实验室、科技考古实验室、考古残留物分析实验室、古陶瓷研究实验室、天文考古实验室等实验平台,在文物保护、文物修复、文物科技鉴定、文物法规、陈列设计、文物保藏环境、农业考古等领域拥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领先优势,将在这些领域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学位点强调传统工艺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物科学与博物馆学领域的应用,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反映了文物与博物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吸收了来自文物与博物馆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重视实物教学、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突出了文物与博物馆实践导向,其中实践教学时间将不少于半年。为此,本学位点已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博物馆、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博物院等单位,及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等国的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点今年是首次招生,在学位中心主任龚德才教授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于4月1日如期参加了复试。复试主要包括英语应用能力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两个方面,参加复试的考生大都表现优异,目前复试录取工作已基本结束。录取的学生,大多是各省市级文物管理机构及博物馆、研究机构的业务骨干,其中不少还参与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等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制定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规划,今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学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适应我国现代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发展对文博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文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文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文博人才培养质量,也具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