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刚教授谈如何讲述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 2018-03-11 发布来源: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38日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博士应邀为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历史故事是如何讲述的》的精彩报告。

彭刚教授从历史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讲起。他认为发生过的事实并不一定能够成为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形成的过程中充满着来自主观和被动的选择。“主观”是指被关注的历史事实受到个人因素的左右。彭教授以环境史为例,提出是现代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直接促进了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被动”是因为留给人们讨论的材料非人力所能控制。考古学便是一个不断“取样”的过程,从人类活动、留下痕迹、埋于地下、存留到后人发掘解读,每一个步骤所产生的材料都只有一部分会进入下一环节,所以留给人类的材料是十分有限的。彭教授将这种两面性总结为,史料抵达我们时经历了多重自觉与不自觉的筛选与中介,是不透明的。单纯的史料并不自动构成史学,需要我们对历史进行一定的解释。

接下来,彭刚教授展示了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所形成的甲、乙、丙三个历史文本。三个文本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是事实且没有情感偏向,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文本的情感走向却有所不同。彭刚教授由此归纳了两点对于历史文本考察的认识,一是历史学家个体的因素无可避免地会进入历史理解和历史文本之中,二是历史文本的整体特性非单个陈述所能蕴含。

最后,彭刚教授以黑格尔和乔治•凯南对历史的观点回答了“能从历史中学会什么”的问题——虽然“世事如棋局局新”,但是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增加更多的应变能力。

彭刚教授的报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融贯中西。在座师生反应积极,就历史解释学相关问题和彭刚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