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丝路考古与波斯文明暑期研修班”正式开班

发布时间: 2018-07-06 发布来源: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为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计划,促进中伊两国文化交流,中国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同伊朗内沙布尔大学考古系决定合作开展“伊朗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拉扎维呼罗珊省Borj遗址联合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为了对参与项目的中、伊双方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发掘的顺利进行,两系决定举办“丝路考古与波斯文明暑期研修班”。625日上午,开班仪式在中国科大东区体育教学楼会议室举行,以内沙布尔大学哈桑·萨德奇校长为首的校方领导和考古学家一行,我校副校长杨金龙教授,人文学院屠兢书记等,安徽省文物局张媛媛副局长,安徽博物院郑龙亭副院长、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宫希成副所长等领导以及安徽大学“万人计划”学者吴卫红教授应邀出席了仪式。来自中国科大、伊朗内沙布尔大学以及安徽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的师生数十人参加了仪式。

中国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石云里教授主持仪式,并介绍了研修班的宗旨、形式与内容。杨金龙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参加这次研修班及其开幕仪式的全体嘉宾和师生表示热烈欢迎,转达了校领导对此次培训班的重视和对“一带一路”文教合作项目的关注,指出该项目对于推进丝绸之路科技与文明史的研究以及中、伊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对我校科学技术史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内沙布尔大学校长哈桑·萨德奇教授感谢中国科大在丝路考古领域开启了与该校的合作,强调丝绸之路对于沿线国家、民族在精神文化、物质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指出内沙布尔是丝绸之路伊朗境段的重镇,自古以来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两所大学的联合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圆满成功。

  

  

  

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长张媛媛女士、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研究员、安徽博物院郑龙亭研究员、安徽大学历史系吴卫红教授等先后致辞,对两校在丝路考古方面的合作以及研究班的举办表示祝贺并给予积极评价。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屠兢教授作总结发言,并预祝研修班和联合考古项目圆满成功。

最后,石云里教授与内沙布尔大学考古系主任哈桑·纳米教授正式签署联合考古合作协议。

本次研修班为期五天,共围绕九个主题报告举办了八场研讨会。内沙布尔大学方面的主题报告包括:伊朗文明的发展及其在波斯土地上的固化(哈桑·萨德奇·萨玛尔扬尼)、铜铁时代呼罗珊与中亚(北伊朗)考古:以大呼罗珊通道为中心(哈桑·巴萨发)、东伊朗史前文化的考古理论与实践——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欧姆兰·伽勒江)、伊朗的铜器时代——中亚与印度-伊朗边界上的互动(欧姆兰·伽勒江)、呼罗珊地区丝路遗址调查及其组织化需求(哈桑·纳米),中国科大方面的主题报告则有: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研究:回顾与展望(罗武宏、张居中、杨玉璋、程至杰)、利用现代科技揭秘古代社会:中国科大科技考古实验室介绍(范安川、金正耀、吕骎骎、张兴香、李功、Benjamin Sabatini等)、中国发现的萨珊和早期伊斯兰玻璃:内沙布尔与丝绸之路玻璃贸易(吕骎骎、金正耀、范安川)丝绸之路上的纺织品及纸质文物保护(龚德才、龚钰轩、张晓宁)

研修班期间,双方考古团队还就联合发掘和研究的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