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考古系Anke Hein副教授来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 2018-09-15 发布来源: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2018910-12日,英国牛津大学考古系副教授Anke Hein应校科技考古实验室邀请来我校访问,并举行了三场讲座。Anke Hein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东亚和中亚地区史前和原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目前工作的中心是中国边疆地区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人口迁徙问题。



 910晚间,在科技考古实验室负责人金正耀教授的主持下,Anke Hein在人文学院举办了第一场讲座,题为“中国渭河流域陶器生产的民族考古研究”。讲座中,Anke Hein首先阐明了民族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然后具体展示了杨官寨遗址所出土的陶器材料。不同于科技考古的一般流程,Anke Hein先对与杨官寨古环境相类似的当地制陶者进行了民族学的调查,以此来理解当时陶器生产中所面临的包括土壤原料、水源的选择问题,分工和社会等级问题。之后通过对杨官寨遗址出土的陶片进行包括岩相切片、SEMXRF等技术在内的科学分析,从而对民族学的调查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911日下午,Anke Hein开始了第二场题为“金属、盐业与马头骨——从盐源考古看史前文化交流与远距离人群迁徙”的讲座。讲座中,Anke Hein首先重点介绍了文化交流的相关理论,强调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并提出不同人群对外来文化的不同反应模式。随后,具体介绍了盐源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以复原古人类的人地关系,同时还介绍了盐源地区的遗址和出土铜器的情况,并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通过类型学和成分分析可知,盐源地区作为一个文化走廊,往北可能与半月形文化带上的其他北方草原地带的文化发生了联系,往南与云南地区的万家寨铜鼓有一定的关系,往东与巴蜀文明有所关联,往西则可见与西藏的青铜文化的联系。会后金正耀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就相关问题与Anke Hein交换了意见。



912日上午,以“从甘肃和瑞典看中国西北地区史前制陶技术”为主题,Anke Hein作了第3场讲座。讲座首先回顾了安特生1921年到1924年在西北地区的调查,整理了甘肃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最新年代序列。随后,从理论方面探讨了用陶器类型来定义“考古学文化”所存在问题,认为除了类型学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地关系、社会关系、生产结构、专业化程度等方面来对陶器进行分析。在利用科技方法对辛店、齐家坪和马家窑的陶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由于这些陶器的土料可能都来源于黄土高原,因此从成分上尽管有所区别,但总体仍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难以区分。会后,金老师对安特生一生的功绩和错误进行了补充和总结,并强调了思考能力对同学们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校科技考古实验室也在开展古人类迁徙以及相关问题的考古研究,Anke Hein来访期间就此与实验室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为期三天的讲座过程中,同学们热心参加,积极提问,获益匪浅。



科技考古实验室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