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稽古——记2018级研究生资源考古实习

发布时间: 2019-05-15 发布来源: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为深化研究生同学对考古发掘现场和博物馆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管理技能,资源考古学课程于425-428日开展实习调研活动,实习地点为山东省济南市和日照市。本次实习由金正耀教授和范安川副教授带队。此次实习以“博物馆”和“考古发掘现场”为主体,同学们参观了山东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苏家村遗址和尧王城遗址等多个地点,收获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对考古工作、博物馆工作有了更为感性的认知。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1921年现代意义的中国考古学诞生以来,山东地区的考古工作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大汶口文化精美绝伦的白陶到龙山时代巧夺天工的蛋壳黑陶、从两汉时期质朴深沉的画像石到魏晋之际庄严肃穆的佛教造像,山东地区的考古发现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次实习的第一站为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成立于1954,现有藏品总数达21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1385件(组),这些藏品涵盖了反映山东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成就的石器、陶瓷器、青铜器、甲骨文、汉画像石、佛教造像、书画等各类文物,集中展现了山东地区人类社会演化和历史文明进程的基本脉络。其中几个常设展厅“山东历史文化展”、“山东考古成果展”、“考古山东”、“佛教造像艺术展”、“汉代画像艺术展”内容翔实、展陈有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山东博物馆的参观结束后,实习团队前往山东大学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大学博物馆以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的文物标本室为基础,于1995年正式建立其展出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山东大学校史展、书法艺术展、精品文物展。李慧竹副馆长和李晓彤讲解员引导实习团队仔细参观了馆内的文物展厅,并向大家介绍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李慧竹副馆长和李晓彤讲解员对文物考古事业的热爱以及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历年来在各个考古遗址中辛劳发掘的点点滴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随后实习团队参观了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实验室,并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第二天清晨,实习团队前往苏家村遗址,带队老师宋艳波、董豫、吴晓桐带领同学们进行参观学习。苏家村遗址发现于1972年,位于日照市城区东北10公里处。苏家村遗址是一处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结合遗址中发现的遗物,认为该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早中期的环壕聚落。苏家村遗址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属于两城镇遗址控制范围内的三级聚落遗址。1992年,苏家村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4月,为了解两城镇周边二、三级聚落的堆积情况,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对该遗址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和勘探。吴晓桐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每一个探方具体的发掘现状和发掘目标,并就遗址中发现的壕沟、石棺墓、白陶等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同学们踊跃提问,与各位老师展开热烈讨论。

随后,实习团队参观了日照市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收藏陈列、书画展览、会展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其中的龙山文化陈列展向观众集中展示了历年来在日照地区发掘出土的典型龙山文化遗物,体现了日照地区龙山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照海曲汉墓陈列展是日照市博物馆的重点陈列展览。日照海曲汉代墓地因其墓葬结构完整、葬制葬俗独特以及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而入选“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考古界具有重要影响。

当天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梁中合研究员带领实习团队参观了正在进行发掘的尧王城遗址。尧王城遗址位于日照市岚山区,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都城。尧王城遗址总面积约为52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一个具有相当大规模的“原始城市”,地层堆积以龙山文化层为主,兼有大汶口、岳石、商、周、汉等时代。该遗址发现于1934年,1992-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该遗址进行正式发掘,1995-2004年山东大学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在鲁东南沿海地区展开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并认为龙山文化时期该区域形成了以两城镇遗址和尧王城遗址为核心、南北并立的两大聚落群。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再次对尧王城遗址进行全面的聚落考古研究。梁中合研究员向实习团队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尧王城遗址发掘的主要经历和重要收获。同学们走近探方和正在发掘的工作人员们进行交流讨论,真切的感受到了田野考古的艰辛与魅力。

傍晚,实习团队回到苏家村遗址。金正耀教授为实习团队和山东大学苏家村遗址考古队全体师生带来题为“铅同位素考古——创新与坚守”的精彩报告。金正耀教授从科技考古的内涵与意义谈起,和大家讨论了科技考古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然后他介绍了铅同位素考古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学界的重要性,并回顾了自己近四十年来的研究历程。之后,金正耀教授详细介绍了“青铜器矿料来源问题”和“商代青铜器中的高放射成因铅”等几个铅同位素考古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几十年来的学术观点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讲座最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就高放射成因铅的使用时间、铅同位素分馏、商人利用高放射成因铅的目的等问题与金正耀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4月28日,实习团队返回合肥,本次资源考古学课程实习正式结束。此次山东之行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受到了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的热情款待。在有限的时间内,同学们近距离参观了考古工地和山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与考古专家和正在田野实习的本科同学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和讨论,收获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对专业学习大有裨益。


致谢:感谢山东大学董豫老师、宋艳波老师、吴晓桐老师、李慧竹老师、李晓彤同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梁中合老师对此次实习活动的大力支持。


撰稿:罗喆,汪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