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里教授当选新一届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主席

发布时间: 2019-09-02 发布来源: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81823日,第15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ICHSEA 2019)在韩国全州国立大学举行,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450余名学者参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代表团出席了本次会议。

代表团共组织了“天文学在古代中国、日本和朝鲜之间的传播”、“《崇祯历书》及其他”以及“亚太地区的核历史”三个专题讨论会,共报告了十三篇论文,内容涵盖天文学史、科学传播与交流、科学批判、中国当代粒子物理学史、核工业史、民国时期教育部与中研院的互动关系、中国近代茶业技术史等多个方面,向国际同行展示了中国科大科学技术史学科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ISHEASTM)于1990年在英国剑桥正式成立,是代表该领域的全球学者并为他们提供学术服务的唯一一个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科技史联盟(IUPHS/DHST)旗下的三个科学分会(Science Sections)之一。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是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旗下唯一的一个系列学术会议,此前分别在比利时鲁汶大学(1982)、香港大学(198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984)、澳大利亚悉尼大学(1986)、美国加州大学(1988)、英国剑桥 (1990)、日本京都大学(1993)、韩国国立首尔大学(1996)、国立新加坡大学(1999)、上海交通大学 (2002)、德国慕尼黑大学 (2005)、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2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和法国国家科学中心(2015)举行。




会议期间举行的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全体大会上,宣布了新一届理事会选举结果,我系石云里教授当选新一届学会主席,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林宗台(Lim Jongtae)教授当选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承晟副研究员担任秘书长,法国巴黎七大学的Florence Bretelle-Establet博士担任司库,国际科技史联盟秘书长、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詹嘉玲(Catherine Jami)教授担任会刊主编,下届年会主办机构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阿梅隆(Iwo Amelung)教授担任年会联络官。石云里教授从上届学会主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韩嵩(Marta Hanson)教授手里接过了学会印章,并作简短致辞。

在本次会议前不久,石云里教授还当选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是国际科学技术史界最高学术荣誉机构,成员由院士和通讯院士组成,成员为终身荣誉称号。该研究院成立于1928年,主要发起者是意大利梅力(A. Mieli)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萨顿(G.Sarton)教授,总部设在巴黎。该院院士每三年增选一次,由两名以上不同国籍院士提名,由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并经理事会全体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竺可桢(1961年)、中医学史学科创始人王吉民(196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1993年)、国际科学史联盟原主席刘钝(2002年)等都是该院院士。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