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武: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概念、简史、原理和目标

发布时间: 2020-12-03 发布来源: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2020年11月30日,人文学院科技史前沿系列讲座顺利举办。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所胡耀武教授给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概念、简史、原理和目标”的专题报告,人文学院执行院长石云里教授主持了讲座。

胡耀武教授首先表达了回到母校分享科研经历和成果的激动心情。本次报告详细梳理了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历程,并认为其相关领域已经发展到了成为一门学科的阶段。如果将稳定同位素分析上升为学科层面,就不可避免要回答一门独立学科必须要明确的概念原理、目标和简史等问题。对此,胡老师做出了将分析技术转为学科的尝试,并选择“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 ”(isobioarchaeology)为这一学科命名,列为生物考古学的重要学科分支之一。


同位素生物考古的研究对象直接等同于广义上生物考古的研究材料,主要包括可见的生物遗存(人、植物、动物)和不可见的生物遗存(脂肪酸、氨基酸和其他有机物质),因此同位素生物考古的定义,广义上即指对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可见生物遗存和不可见生物遗存的分析和研究。


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每一次研究进展或技术革命,都源于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或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领域,这两大研究理论和分析技术,奠定了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早,也涉足了Sr同位素分析、S同位素分析和残留物同位素分析等领域,但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考古学和科技考古学界,缺乏与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与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界的相互学习、联系与借鉴的实践,这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随后,胡老师对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的四大原理(我即我食、我即我是、我即我居、我非我食)进行了总结,从研究古食谱、人(动物)群溯源、人群健康状况、古代生态信息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胡老师还向到场师生分享了自己多年以来的学习与研究心得,他希望大家能长怀“六心”,即事业心、自信心、国际心和中国心、思考心、敬畏心。事业心,胡教授认为,当前社会选择、机遇与挑战并存,若想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建树,就要树立牢固的事业心,耐得住寂寞,发现研究的乐趣;自信心,科技史、科技考古作为交叉学科,学生乃至研究人员可能来自各行各业,知识结构的再构建与“活到老,学到老”,是大家在交叉学科学习、研究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困难虽有,但也要有自信,相信知识、方法的触类旁通;国际心和中国心,此两心是学术研究者应当抱有的视野,和应当拥有的社会责任感,开阔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是大家学术研究生涯的一大目标;思考心,即自我的认识与思考,包括对自我优势、劣势的思考,这也是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要认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同时,思考心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才能有新的成果;敬畏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要知根底,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要知前沿,“静坐常思己过”在最好的时代,砥砺前行。

讲座结束后,胡耀武教授与到场师生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互动,为科大师生奉送了一场十足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