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7-07 发布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与口述历史”研究组凝聚系里和校档案馆的7位青年教师于2016年3月成立的科研团队。目前该团队有1位特任教授、2位副教授、2位讲师、2位博士后以及5位在读研究生,是国内学术界一支实力强劲的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队伍。
※ 2010年以来的科研成果
近5年来,该团队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科技史专业权威期刊和其他中文核心期刊、重要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57篇,出版专著4部,完成科研项目10项,经费总计299万元。(见附件)这些成果获得了国内科技史界学术同仁的公认。
※ 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
1、中国科大校史研究
(1)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与培养40年发展史研究
(2)生命学院60年发展史研究
(3)编撰中国科大校史资料、口述历史著作
2、生物学史研究
(1)分子生物学在中国的兴起(1958-1982)
(2)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代谢的发现过程研究
3、当代著名科学家学术传记研究
(1)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刘振兴院士采集项目
(2)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闻邦椿院士采集项目
4、当代中国科技史重大事件专题研究
(1)“层子模型”再研究
(2)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决策研究
(3)大炼钢铁运动等
5、物理学史研究
(1)中国粒子物理学术谱系研究
6、放射化学史研究
(1)四十年来中国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2)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先生学术传记
※ 未来的3年计划
1、招收博士生4-6人,硕士生9-12人,为我系研究生开设“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科技政策史”、“口述历史研究”等专业课程,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中国科技史概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等公共选修课
2、争取引进1-2位“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加入研究团队;接受2-4位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员
3、争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协项目等重要基金支持
4、争取于3年内,在重要期刊和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50篇,出版6部以上专著。力争使该团队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团队,使我系成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的中心。
※ 团队组成人员
教师:熊卫民特任教授
付邦红副教授、方黑虎副研究员
孙洪庆讲师、丁兆君研究馆员
刘锐博士后、刘培博士后
研究生:张乃乙、范乐天、陈宇、姚琴、陈泽艺
1. 刘有成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协,2010-2011,30万元
2. 杨承宗先生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协,2011-2012,30万元
3. 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与西方科学社团的交流(1956-1979),万元(负责人:熊卫民)
4. 沈善炯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2010-2012,中国科协,30万元(负责人:熊卫民)
5.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撰与研究”之“人物传”,2011-2015,中国科学院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之子项目,75万元(负责人:熊卫民)
6. 加州理工学院与近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2013-201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重点培育方向项目,7万元(负责人:熊卫民)
7.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撰与研究”之“院史访谈”,2011-2015,中国科学院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之子项目,100万元(负责人:熊卫民)
8. 国民政府时期科学发展计划研究,科大(教育部)青年基金,5万元(负责人:付邦红)
9. 计划与自由——中央研究院科学发展计划研究(1927-1949),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7万元(负责人:付邦红)
10. The Bernal-Polanyi Dispute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ese Science in Republican China,美国梅隆基金,12万元(负责人:付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