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君

发布时间: 2024-12-16 发布来源: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兆君,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科院、教育部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编撰专著10余部。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安徽人文讲坛讲席教授、安徽省前沿科技科普行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举办单位、《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理事等职。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物理学史、空间科技史、科学教育史研究。

 电子邮箱:dzj@ustc.edu.cn


 主要论文:

1.“七下八上”的中国高能加速器建设[J].科学文化评论,20063(2)85-104.【刘钝,曹效业主编.追寻缪斯之梦——《科学文化评论》论文集萃(20042008[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68-183.】

2.“层子模型”建立始末[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4)62-67.【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B2)2007(10)62-67.】

3.“大跃进”期间绳索牵引机的研制和推广[M]//张柏春,姜振寰,冯立昇主编.技术发展与文化遗产(第九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169-180

4.我与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建设──裴元吉教授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30(2)180-192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办背景与动因浅析[J].教育史研究,2010(1)1-9,49

6.20世纪中国粒子物理学史的分期、脉络及特点述评[J].科学文化评论,20107(4)74-84

7.华裔物理界的一次盛会──1980年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的召开及其意义与影响[J].科学文化评论,20118(4)45-65

8.矢志“照亮全中国”——徐叙瑢院士访谈录[J].物理通报,2011,40(12)103-107

9.中国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435(4)411-43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B2)2015(3)62-79.】

10.杨海波先生访谈录[J].教育史研究,2014(4)90-98.(2014-12-31

11.中国宇宙线与高能实验物理的奠基人——张文裕[J].物理通报,2015(3)113-116

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合肥的背景与动因浅析[J].科学文化评论,201512(1)69-83.【刘海峰主编.中国大学校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347-363.】

13.基于学术谱系的中国粒子物理学术传统浅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37(5)52-58

14.五秩共赢双星璨——濮祖荫教授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36(4)473-487

15.钱临照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J].教育史研究,2016(3)67-71.【李家俊,张克非主编.中国大学校史研究(2016[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469-475.】

16.中国核物理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赵忠尧[J].现代物理知识,201628(5)67-72

17.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创建与发展──刘祖平教授访谈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4)13-20

18.“581”组与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起步[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738(1)66-77

19.20世纪上半叶留学归国物理学家及其学术谱系初探[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738(4)447-460.【新华文摘网络版·学术动态,2018(11)992-1003.】

20.南迁后,谁主沉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归口、体制与办学方向的变迁[M]//教育史研究(2017年第3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27-237.【张克非,王守中主编.中国大学校史研究(2018[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536-549.】

2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科学文化评论,201815(3)31-51

22.黄昆先生的科学贡献及其开创的学术传统[J].科技导报,201937(17)43-49

23.从“星簇计划”到“双星计划”――中欧空间科学合作的发端[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940(2)242-252

24.量子信息科技在中国的发展--以中国科大为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9,384):394-40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B2) 2020(7)71-78.】

25.新中国成立之初留学归国的科技工作者[J].科技导报,202038(10)82-89

26.超导研究在中国[J].科学,202072(1)29-34

27.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前后[J].科技导报,2020,38(23): 144-152

28.“700工程”前后――中国大功率远程有线广播系统的研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142(2)257-268

29.中国高能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启示[J].科技导报,2021,39(12): 95-102.【新华文摘,2021(19)140-144.】

30.粒子、空间、细胞、大脑——通才科学家唐孝威[J].科学,202173(4)53-58

31.丁兆君,李守忱.赵忠尧:科教报国志,赤诚爱国心[J].百年潮,2022(11)80-87.【新华文摘,2023(5)97-100.】

32.丁兆君,李守忱.朱洪元与粒子物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8(4)37-42


 参与编撰专著:

1.当代中国物理学家学术谱系——以几个分支学科为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华大典·物理学分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编年史稿[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4.“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项目组.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总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

5.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简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梅与牛──中国科大文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史知识竞赛试题与报告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9.永恒的东风——中国科大故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8

10.从玉泉路到南七里――中国科大故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年鉴·大事记(20102020[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2021


 主持课题:

1.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粒子物理学及其学术谱系发展研究,2018.1202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之刘振兴学术成长资料采集,2013.72014.1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科院、工程院、科技部、教育部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史纲·物理学史纲》编研,2017.102019.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晚清物理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子课题:晚清中国人编写的物理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021.12024.12,教育部

5.赵九章、空间科学与中国科大,2016.12016.11,中国科学院

6.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科大尖端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研究,2021.82023.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口述史,2021.102025.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参与课题:

1.当代中国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研究,2010201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当代中国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研究成果数据库建设,2013201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3.中华大典·物理化学典·物理学分典,20062014,中宣部等

4.中国粒子物理学科学术谱系研究, 2020202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5.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及方法研究,2009,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6.安徽省创新方法应用推广与示范,20142015,科学技术部

7.创新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0092011,科学技术部

 

获奖情况:

1.安徽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10,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安徽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安徽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

3.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四届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

5.安徽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6,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五届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

7.安徽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2012-2017年度论文类学术成果二等奖,2017,安徽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

8.20172018年度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安徽省档案学会

9.“有突出贡献的校史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

10.淄博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淄博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等级认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