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5-04 发布来源: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我系成功举办科技人文讲堂科技史前沿讲座
——《图像里的钱三强与中国现代科学》回顾
4月29日,为纪念钱三强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弘扬老科学家精神,我系教工党支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刘晓教授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作题为《图像里的钱三强与中国现代科学》的学术报告,我系师生及多位科技史与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
作为中国科大建校初期的兼职教授,钱三强先生非常关心我校的发展,并对我校“亦工亦理”的办学方向有重要的影响。
刘晓教授首先展示了钱先生不同时期的七张标准照,从青年的意气风发,到中年的沉稳刚毅,再到晚年的老骥伏枥,概括地分析了钱先生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精神面貌。这极大地引起了听众们的兴趣,使大家愈发对这位功勋科学家心生敬仰。谈到钱先生与中国科大,刘教授认为二者的感情非常深厚,中科大的建立与钱先生领导的核科学事业是分不开的。刘教授引用了1962年钱先生与中国科大学生座谈时的三句话,来表明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钱先生认为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对于主干课程必须深入学习,科学工作者应该培养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要勇敢坚毅,富有主动性和创造力,要堪当大任,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本领。钱先生还强调了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性。
刘晓教授指出,对新中国科学家群体的研究,重要的是要对科学家们进行准确的定位。在中国的科学体制化过程中,相比于蔡元培、李石曾等奠基者,严济慈、周培源等开创者,钱先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建设者。
回顾钱先生的青少年时期,刘晓教授梳理了钱氏家族的社会关系,钱三强先生的家族与蔡元培先生联系密切,蔡先生曾做过钱三强父亲钱玄同的老师,钱三强的革命思想和科学救国精神正是起源于此。钱先生的家风开明,他就读新式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钱先生原本响应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号召,立志实业救国,准备学习工科,遂前往北京大学读预科班,期间发现了对原子物理的兴趣,最后选择了清华大学,毕业后于北平研究员物理研究所参加工作。
刘晓教授展示了一幅尼尔斯·玻尔访问时与该所研究人员的合影,照片中没有严济慈的身影,刘教授指出这可以作为证据来佐证严济慈是先于钱三强赴法国的,从而强调了历史图像在科技史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937年,钱三强先生前往法国居里实验室深造,期间设计改良了一台可变压力云雾室,为之增加了自动照相功能,这台云雾室在居里实验室发挥了巨大作用。后因战争原因,钱三强辗转奥尔良和里昂,伺机寻求回国为抗战服务的机会,后因形势所迫,在导师伊莲娜·居里的劝说下,继续留在居里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钱三强先生的实验研究能力深受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赏识,他们在给钱三强先生写的鉴定信中表示,钱三强是实验室中最出色的,科学组织能力也非常突出。刘晓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钱三强先生与何泽慧在留学期间的往来信件以及合影照片,展现了二位科学家之间浪漫温情而又朴实深沉的科学情缘。
刘晓教授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钱三强先生作为我国核科学事业的建设者所做的第一个历史功绩是建成了我国核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其中一张照片中,钱三强先生手持蓝图,在现场指导建设,已具有领导者的风采。钱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建立的执行者,在关键制度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53年,钱先生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他回国后所作的报告促成了中科院建立学部委员制度,决定了科学院早期的发展纲领。此次访苏使得钱先生的能力和政治素养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我国科学界的认可,因此顺利入党,郭沫若院长手书一幅字赠与钱先生以表祝贺。
1955年,正值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十周年,国际科学界掀起了一场和平利用原子能的运动,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钱三强先生在国内大力推动原子能科学的宣传教育,影响了一代人,比如我校近代物理系早期的学生有很多人都是因此选择了原子能专业。刘晓教授还讲到了钱三强先生在“596”工程中临危受命,调动各方面的人才和资源和支援工程的建设,组织领导了多项核心项目的攻关。改革开放之后,钱三强先生致力于恢复中外科技交流,多次出国访问,决定先行发展理论物理,促成了广州粒子物理会议的召开,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刘晓教授总结了历史图像对于科技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历史人物在拍摄照片时往往处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我们可以以此为线索和旁证来复原历史,要对图片资料加以重视,不能随意使用,要仔细考证历史图像的时间、人物等相关因素。“一图胜万言”,历史图像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群体秩序的生态,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使大众接受科学家精神。
撰稿:李守忱